从小到大我都不怎么喜欢照相,准确的说,是被照相:个人照也好,合照也罢,只要出现在镜头里,我就总觉得别扭。我知道有很多人从小就有镜头感,反正我没有,直到现在也没有。所以如果你见过我出现的非证件照,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姿势是不自然的。这一般被称作,还需要提高姿势水平。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被我注意,就把它完全归结为自己的某种羞涩。直到有一天我百无聊赖地刷微博,看到知名网红二熊同志发的一条微博。在此我引用如下:
“在机场外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大约八九岁的样子,被拿着相机的妈妈指挥着摆了个V字手势,一脸不情愿和难为情,嘟囔着最讨厌照相了。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反感镜头,手都不知道哪里放,觉得照相是世界上最尴尬的事。瞬间很想摸摸这个小女孩的头,对她说,小姑娘……话别说得太早了。”
新浪微博,@八月长安就是二熊,2015年8月1日 18:12
我顿时意识到,原来这件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我身上。这里头一定有某种心理学或者生理学机制。作为一个对于未知充满了好奇的有追求的青年,我第一时间微信私戳了远在伦敦跟汉子浪的不亦乐乎的著名心理学家我曾(有时也被称为你曾)。
我问道:“是不是小孩子都不喜欢照相啊?”
我曾想了想,也可能是因为时差的缘故,说:“是。”
“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曾机智地回答了我:“不知道。”
然而这并没有打消我求知的念头,我转而投向了Google Scholar(本网址又称为“无法显示此网页”),然而尝试了多种关键词搜索后,受限于自己的智商与姿势水平,我并没有查到什么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献。
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没有告诉你的故事。
然而,尽管这个问题始终误解,我仍不把它太当回事。毕竟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注意的事情,它的优先级似乎远未达到能够提升讨论日程的水平。直到我前两天开始整理照片。
为了留念,我想把自己的合照整理整理,挑出一些洗出来,这样可以带到新地方去。这件事情早就已经想好了,却因为太懒而一直没有行动。于是某个晚上,当我意识到自己真的没什么其他事情可做(这也意味着我懒得找其他事情来做了),我寻思着开始着手整理相片。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照片太少,尤其是自己参与的照片太少。说实话,平日真不觉得这是件多大的事,然而直到一切都已经临近尾声,才发现尽力留下的那一些印记,是多么的重要,是如此珍贵。
如果说,一张照片因为是与某人的合影,或者是与某物的合影,那么它似乎并不太重要。仅仅是图像上的结合,实在是一件简单的事情。PS技术如此发达,这早已不是个事,甚至,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能把当时的具体形态刻画出来,这表现为3D打印,我相信以后还有更好的东西会被实现。
然而,照片并不仅仅是照片啊。我在整理的时候,最为明显的感受是,每当看到一张照片,你回忆的某个抽屉会被打开,于是,当时发生的种种,都会在一瞬间弹出来,每个人说的话、语音、动作、神态、上下文,历历在目,声声入耳。
有段时间,跟朋友们在群里聊天时,会放出小时候的照片。当然,我们把这称之为黑历史。幸而大家都不自卑,否则也不会拿出这些照片来自嘲了。但很有意思的是,这些以前最不愿意接受的东西,现在尽管是黑历史,也是历史了。
小时不爱拍照,但是有日收拾东西的时候,竟然找出来许多。这时我才知道我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当然,这主要是指长成什么样。我记得以前京少曾经非常严肃地问我,“你认为人生是连续的吗?”我想了想,说,“就历史而言应该是的,就未来和现在而言,我觉得不是的。”
确是如此,要是我没有找到我这些老照片,我真不知道我以前是什么样子,更不要提我以前发生了些什么,想过些什么。要是丢失了这些照片,我的“历史”似乎就在某种程度上中断了,那样能记住我的过去的,掌握我的过去的,也就是父母长辈,然而,若是他们再遗忘了呢?
于是很有可能,我就这样子把自己遗忘了。
幸而这些线索还在,我还能从通过这些线索寻找到以前的东西。那么,就让我努力做一个能给自己留下线索的人吧。只是,这个世界上,值得记住的事情似乎又那么多,每一个场景似乎都值得记住,又值得忘记。如何留下线索,记住那些该记住的,又避免成为一个沉湎于记忆的回忆逼,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前前后后会写成这个样子,就这样吧。在密歇根湖畔,一切会安好。
初稿:2015年8月18日
于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