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 我独自生活。
转眼来了美国几年,也换了几处住址。毫不意外的,今年疫情也并阻挡不了我搬家的步伐。唯一的区别是,今年终于决定一个人住了。有时候想起来会觉得挺好笑的,如果从大学离开家里算起,出来生活已经有几年了,但是却从来说不上是真正独立生活。尽管多数时候,也是自己照顾自己的一日三餐,但是总还有个室友可以说说话。现在,终于可以称自己是在独自生活了,趁着变得更老之前。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日常生活除去工作以外,其实是特别无聊的。前几日跟前室友吃饭的时候,还说起这个:一个不打游戏也开始不喜读书的人,平常无事可做,工作疲了,就是锻炼和看综艺。现在这年头,看综艺还是能学习到许多东西的,至少我最近慢慢体会到了一点:我发现不论是普通人也好,明星也好,日常生活都相差无几。尤其是看了很多《我独自生活》后,我发现人类的悲欢果然相通。无聊时都是一样的无聊,都是一样的要去给自己的生活找消遣;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爱好,如果说孤独,则都是一样的孤独。
这种感触让我想起,我其实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我以为审视生活这件事情十分深刻,而我自己早已慢慢陷入一种浮浅的生活,且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但是想来,哪怕不深刻,哪怕很无聊,日常总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用一个俗套的词,日常总会有日常的“妙趣”,而把它提取出来,恰是一种难得的仪式。尤其是现在,独自生活不长,记下来几个关键词,可能会很有意思。于是便有了这篇奇怪的文章。
Part.1 天气
客厅的窗户朝南,窗外虽然有高楼,但是楼间的空隙还是足以给房间里留一些阳光。以前房间朝西的时候,西晒经常让人睁不开眼。但是南向的阳光好像没有那么惹人厌,所以,但凡是天晴的日子,我会尽量收起窗帘,让阳光撒到房间里。尤其是现在的时节,阳光更能给人添一丝暖意。日出和日落都有各自的欣喜。
知道了阳光的好,也才知道没有阳光的恼。一旦遇到多云或是下雨的日子,不仅窗外是阴沉的,自己也变得阴沉起来。这时候不管开不开灯都令人生厌:不开灯的话,屋里阴暗,总觉得有点没有生气,而开灯的话,总觉得这光来的虚情假意,不过是装出来的友好。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真是太容易受到天气影响了。天气好的时候,心情也好,工作状态也好;当天气差的时候,不仅心情差了,也根本不想工作,总觉得身体各种毛病也都一起来了。
有段时间工作状态特别差,我跟友人抱怨着,后来,过了几日,天气好起来了,于是自己又开始热爱工作起来。我不知道是阳光本身吸引人,还是维生素D的作用太重要。我不得不承认,我作为一个人类,就算把精神力锻炼得再强大,也敌不过一片乌云的沉稳,一束阳光的坚强。认清现实是进步的第一步。
在被一整周的密云压抑过后,周末我打开房门出去晒太阳。虽然进入了冬月,或许是因为还是月初,风还只是微凉,阳光晒在身上刚刚好。让人感觉,好像一切都会好起来了。转了一圈,进门不到半小时,听到了外头大白天放烟花的声音。手机上出现了大选最新预测的消息,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费城也是晴天的缘故。
可能人生下来有一种成为植物的可能性,只是我们还没发现。有了阳光才会有氧气。
Part.2 地图
记忆是个特别神奇的东西。随着年岁日长,似乎记忆力越来越不行了。以前读书的时候自己好像特别得益于记忆力。晨读时间,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背诵任务,有些需要背诵的课文还特别的长,比如《离骚》之类的,尽管只是课文截取的部分。但是奇怪的是,哪怕只有半个小时的晨读时间,自己好像都能突击完成任务。这种重复的机械记忆特别持久,直到现在,偶尔还能想起一两句,什么“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之类的,哪怕它的意思我全都忘了。
可是我年少时期玩电脑游戏,却从来记不住地图。小时候玩《新仙剑奇侠传》的时候,一个地图要困住一个月都是家常便饭。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地图我走了很久都走不出去,跟朋友讨论也不知道解法。最后,只得请一个朋友到家里,陪我一起走迷宫。每到一个岔路,要请他帮我记住我有哪些路走过了,这样走到死路退回去的时候,才知道还有哪些路可以走。
直到最近又下载下来了《新仙剑》,重新过了一遍那个地图,大概花了20分钟。整个游戏里最复杂的迷宫,可能也花不到一个小时。两个周末后,这个游戏再次通关了。
天知道年少时的我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有多少的时光都消耗在这些迷宫和岔路中了。只是想来,比起走出迷宫,第一遍玩游戏的时候最在意的还是故事情节,以及游戏中所有可以探索的细节。而现在玩游戏,更多的是知道谜底以后,给自己找一个通往谜底的出路。
记忆力确实很神奇;现在好像已经没有以前那样背书的能力了,或者早就没有了,以前很多的记性也不牢靠了,不管是死记硬背下的东西还是什么。我很长一段时间,看着以前的毕业照,记不住人的名字。当然了,当下的记忆也不一定作数,刚刚放下的手机,转眼就忘记放在哪里了。可是却能记住没什么用的游戏地图。
唯一的可能性:游戏地图对于我,已经比很多东西重要了。
Part.3 计算机
一直以来都在把笔记本当做台式机在用,连上一个屏幕之后,好像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到了后来,合上的笔记本就基本上没有打开了。不需要用到键盘,我有自己外置的键盘和鼠标;甚至不需要用到开机键,因为基本上没有关过机。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偶尔还需要用到笔记本内置的摄像头,后来添置了一个外置摄像头以后,也用不上了。
本来应该能让我随处用到的笔记本,后来固定在了书桌上,基本再也没有移动过。如同疫情以来的生活,我被囚禁在自己的屋子里,不得动弹。可是哪怕不被锁于自己的桌前,不被囚在自己的屋中,也不过是在一座更大的牢笼里。
终于,我想起来把笔记本从桌子上拿起来;坐在沙发上,将它放置在膝上,敲击着内置的键盘。这一刻,好像自己颈椎的劳累都消失了。
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当你习惯了一件事以后,他会把你困在里头,然后你就想象不到外头的世界是什么样了。事实上,远不止这样,你根本不会意识到还有外面。就如同我很久没有意识到,我其实可以把笔记本取下来,把它当成一台笔记本电脑来用,尽管它本来就是一台笔记本。
与其说是久在樊笼里,负责返自然,不如说,有些时候我们把自然活成了樊笼。当你走出房间的时候,才会看到,窗外的天空,和街上抬头看到的天空,真的是不一样的。
Part.4. 头发
我以前的剪发频率,可能是一个月一次,因为头发一长,便会恼人,比如开始遮眼睛。而三月份北美疫情爆发后,出于安全考虑,便没有出门剪发。后来转念一想,干脆做一次行为艺术,就一直蓄发蓄着,到疫情结束那一天。本来以为疫情结束得会很快,比如九月,事实上,看着当时的数字也是如此的。然而一转眼到了现在,好像疫情只有更厉害。尽管北美人民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生活方式。
我不知道头发的数量有没有因为在家的压力而减少,但是我确定的是,长度是一直增长的。于是难得的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比如:会更加频繁的清扫卫生,因为地上的头发太明显了。锻炼的时候,也会习惯性的把地毯上或者地板上的头发捡起来。
蓄发带来的变化是一步步的:头发刚刚长一点的时候,最明显的是视觉:最烦的是头发经常挡眼睛,之后习惯性的用起了发箍,这样也就不用每天打理头发。后来是触觉:感觉好像睡在一堆草上一样。后来慢慢习惯了这种触感。之后开始慢慢侵扰我的日常习惯,比如我开始习惯把头发别在耳朵后头这种动作。一开始没觉得任何奇怪,只是觉得这样很顺,后来才想起来,如果旁人看到自己的这个动作,是否会觉得有点异常。慢慢的,自己也都没有什么感觉了:现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一定是把头发整理好,或者扎好,不然洗漱都不方便。以前习惯于每天洗两次头,现在,洗头开始变得麻烦了起来,更不用说等头发干是件恼人的事情,
我可能能体会到以前没机会感受到的女生们的感受了,这么说来,也真不是件坏事。毕竟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
初稿于:二〇二〇年十一月的一个雨夜
风声雨声入耳
完稿于:感恩节后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