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疫情一年,除了头发依然在变长,生活中的其他都进入了一种稳定的状态。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可变化。
工作日的生活很简单且重复:早上起来,我会赖在床上,看一会YouTube或者b站。直到时间差不多了,就起床,打开电视放点声音,烧水,洗漱。准备工作完成后,直接在桌前工作,直到中午。午饭时,依然是打开电视,看会综艺或者新闻佐餐。晚上睡前也是如此,躺在床上刷着手机,看着综艺,直到困意袭来。我日常的工作本来就是处理一些信息,这么看来,我如果不是在主动的摄取着信息,也总是在被动的听着声音,让自己周围的空气安静不下来。
虽然自己也不是因为疫情才养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但这个习惯显然是被疫情加剧了。平日里,上下班交通中、办公室里,总是能有各式各样的声响:人的声音、广播的声音、地铁呼啸的声音,混在一起。尤其是地铁上,如果想要与他人交谈,巴不得额外加上个喇叭来扩音。但是疫情一来,大家多多少少都被困在家中。那些平日里的喧哗,不管有多么吵闹,全部被无情的病毒一手压住,没有了声息。周围的人也有着差不多的境遇。前几日被友人喊去家中喝酒,才知道友人平日里也是开着podcast或者电视剧当工作时候的背景音乐了,好像只有这样可以打破一些压抑的冷清。
一段时间里,我也乐得这种热闹。尽管正常的日子里,我也并不会有多么向往热闹的场合,我甚至有些刻意躲避那些聒噪。但是有些声音的时候,总能缓解一个人在家的冷漠。因此我常常跟人笑说,由于我常看那些谈话综艺,根本不至于寂寞,因为周围根本安静不下来(甚至谈话综艺都忍不住寂寞,当没人说话的时候,哪怕是无趣的罐头笑声,也要拿出来填补掉无声的镜头)。哪怕是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我也会常戴上耳机,打开音乐,使一路不至于无聊。
Part.2
节庆更是如此。中国人过节似乎本来都缺不了热闹,何况是身在异乡。平日里遇到节日,大家都会想着聚餐庆祝佳节,更何况摊上了现在这个时日,一些热闹更显得珍贵。
难得有个机会:春节的时间赶上了一个美国的长周末。于是被朋友拽出了家门,到了一个我现在也不记得名字的小城镇,度过了一个雪中的节日。屋子在河流的上游,就在河边,周围都是白雪覆盖,雪地上只有疑似动物的脚印。后来友人说,有一天看见屋外有鹿经过,想必这也是它的作品。没有城市的声音,也没有人烟。
或许是因为屋子已经有了些年岁,总有些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暖气管道总是时不时发出敲击声,而我的房间恰好在屋子的管道旁,害的我总是因为这恼人的声音被迫早起。要是往日在家,我总会在床上继续赖着。可是其他人都在休息着,自己总不好意思发出什么声响来扰人好梦。于是爬起来,一个人跑到一楼,煮一个咖啡,缓解一下早起的困意。
可是四周太安静了。友人们都在睡眠,除了依旧恼人的暖气管道的敲击声,只有咖啡壶煮咖啡的声音。待咖啡煮完,连这仅有的声音也没有了。只有自己刻意在屋内走动的时候,老旧地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方能打破这个寂静。
好久没有这么宁静。
窗外是白雪皑皑,不远处的河流上飘着浮冰,似乎只有这样的冷、这样的白、才能配得上这样的静。要是往日,我一般会耐不住性子,听起歌来。但是这个时候好像任何的声音都是多余的,任何非自然的声音,都会打破这一幅画。我的思绪也顺着这一片苍茫的白而静止了。与其说是静止,不如说是找到了难得的空闲。思绪没有声音,偶发的声响变成了音乐,宁静得太过美好。所谓大音希声,可能是如此的。
直至过了许久,我脑海中才蹦出一段歌词来。
天上下雪
地上白
你走了多久才回来
腊月里河冻闯关外
斜阳向西江往东
这是陈升在《家在北极村》这张专辑里的同名歌曲。虽然纽约的纬度只跟北京差不多,尚没有到北极村,但是这一片江水,这一片地上的白色,多多少少也让我这个南方人有了些身处寂冷之地的感觉。郁可唯的声音空灵得很,也正好应和了这一番景和静。
Part.3
我常常闲不下来。哪怕是一个特意留下来休息的周末,我也会常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不做些什么事情,这个周末就荒废了。更何况,经过了漫长的一周,周末总是有许多事可以做,比如,收拾屋子,清洗衣物,等等。把这些细细碎碎的事情一点点忙完以后,似乎一整个白天都过完了。然后,我才会躺在沙发上,想着,又是一个充实的周末,好像完成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业。当然了,一如我工作日的日常,我也会开着电视或者音乐,让做事的时候不至于太过安静。
但是想来,周末可以不需要这样充实。比起去找事情填充它,有些时候,刻意去享受它的空反而更加难得。仔细一想,其实生活里什么都不缺了,缺的只是缺乏本身。以前总不能完全理解留白的美感,但可能这种缺乏本身的意义,就是一种留白本身的美感。
所以这番宁静真是太难得了。我甚至想不起上一次安静到能听到心跳声的时候是什么时间了。毕竟,如何能忍受住那样的安静呢?如果安静下来了,岂不是说明我已经无事可做了么?哪怕是周末赖床的时候,不也应该刷个手机、看个视频么。
近几日有一个app火的厉害:用户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聊天房,实时聊天、分享信息。这似乎给了深陷疫情中的人一束光,那些久久没有使用的自然语言,一股脑地都倾倒了出来。当然了,大家也都乐见于听到人的声音。好像正常时光里的咖啡馆和酒吧,似乎只要有契阔谈䜩的气氛,自己也就能回到往日的日常之中。我看到微博上有人评论这个app的爆红,说,这就是fear of missing out。或许fear of missing out是一个焦虑的源泉,但是这种对声音、对信息、对充盈的渴望,也是一种戒不掉的瘾。一旦失去了声音,戒断症状一下子就会涌上来,一如我戒不了的咖啡。
我试着用了十分钟这个app,然后毅然决然的关掉了所有的提醒,没有再打开。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忍不住打开它,可是不会是现在。如果有机会,我希望继续享受一点无声的静与缺乏的空。
就像一片白色。
Part.4
我写作时常常会放着背景音乐一直循环,因为情感常常是跟着一首歌来的。如果歌的情感不对,文字也很难写出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如此,我尝试了几首我感觉特别适合写这篇文章的歌,但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怪怪的。后来我关掉了音乐,只留下一盏灯,在一片安静中,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篇习作。
这也算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初稿于:春节中的纽约某地
完稿于:又一场大雪前的家中